产业向绿 生态向GA黄金甲·(中国)官方网站美

      |      2024-11-17 15:49:55

  GA黄金甲11月3日,安康瀛湖。宽阔的水面上,游船缓缓行进,群飞的白鹭与青山、碧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以前,这里一辆又一辆车拉着鱼出去;现在,一辆又一辆车载着游客进出。”安康市瀛湖镇桥兴村党支部书记唐汉邦说,“这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

  产业向绿、生态向美、发展向新。安康市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让生态红利实实在在地转变为发展动力、民生“福利”。

  唐汉邦告诉记者,20多年前,依托瀛湖的一泓清水,桥兴村及周边村庄发展起网箱养鱼。最红火的时候,密密麻麻的网箱遍布湖岸,年产量250余万公斤。渔民们挣了钱,但瀛湖的水质受到很大影响。

  瀛湖是陕西省最大的河道型湖泊,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为确保水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市2017年启动网箱养殖清理整顿工作,拆除网箱3万余口,2020年在瀛湖辖区实行“十年禁捕”。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综合治理下,瀛湖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区域内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

  “起初不让养鱼,渔民们都不太乐意。后来大家享受到生态向好带来的红利,就欣然接受了。”唐汉邦说,在政策支持下,村里形成了“高山茶,中山果,环湖民宿农家”的产业结构。桥兴村100余户渔民“上岸”后,吃上了“生态饭”。

  桥兴村村民熊自远就是告别“水上漂”、开启“新生活”的一员。“之前靠水吃水,现在也靠水吃水,不过‘吃法’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喽。”熊自远笑着说,“瀛湖枇杷是地理标志农产品。我种了30余亩枇杷,年产值20多万元。现在瀛湖的生态好,游客也多,我盘算着再开一家农家乐,以后的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2023年,桥兴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4万元,与网箱养殖相比,人均年增收4000元。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安康茶、桑、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有力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这里的山好水好,这一汪清泉就是我们的‘绿色家底’。”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凡介绍,此泉名叫“龙王泉”,每小时出水量可达60立方米。泉水富含硒元素,一部分流进观赏池,另一部分则经过管道输送到包装饮用水生产工厂。

  顺着沈凡的指引,记者走进工厂车间,只见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瓶装水。仓库门口,工人忙着将打包好的矿泉水装车出货,运往各地。

  吹瓶、灌装、贴标、包装……在无菌车间内,身着蓝色工作服,戴着口罩、防护帽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经过精密过滤、臭氧杀菌消毒等十几道工序后,一瓶瓶贴有“龙王泉”标签的矿泉水源源不断产出。

  “有了标准化生产,我们的富硒矿泉水一天平均出货5万件,除了在陕西畅销,还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河北等地,年产量能达到30万吨。”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海安说,目前,公司生产基地员工约有80人,辐射带动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与此同时,作为陕西省富硒食品产业链链主企业,安康龙王泉富硒矿泉水有限公司持续带动以富硒水为主要原料的白酒、果酒、饮料、保健品等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一股股清泉“涌出”绿色大产业。如今在安康,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脉动愈发强劲。

  安康市102处泉点满足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要求,圈定开采靶区50处,每年市场规模可达206亿元,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包装饮用水产业体系。安康市现有包装饮用水企业25家,设计总产能在300万吨以上,“安康硒水·健康好水”公共品牌效应持续彰显。

  强基础、拓市场、延链条、促协同。近年来,安康市以培育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为目标,围绕富硒茶、魔芋、包装饮用水、预制菜等重点产业,推进富硒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0月25日8时许,伴着清脆的鸟鸣声,位于安康市石泉县草池湾田园综合体的“朱鹮日记咖啡馆”开门了。主理人李和平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磨豆、压粉、萃取……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

  李和平今年22岁。去年,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试运营。他本着“感受田园生活”的目的,应聘成为咖啡馆主理人。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美丽乡村的魅力。”李和平说,现在村民路过咖啡馆会跟他打声招呼,还会热情地为前来“打卡”的游客指路。

  “我们平均一天能卖出60杯饮品。”李和平说,咖啡馆以朱鹮科普为主题,将村里的风物特产和咖啡茶饮相结合,推出“米乳拿铁”“稻田香米奶茶”等特色产品,带给顾客不同的体验。

  目前,在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已开放的乡村会客厅、观鸟茶室及春耕餐厅等地,随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这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年轻血液的‘注入’,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了。”石泉县丝银坝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辉说,去年9月至今,草池湾“朱鹮小村”接待游客6.8万人次,创造收入320万元。

  与此同时,依托“朱鹮”这张生态名片,草池湾“朱鹮小村”推广种植有机水稻150亩、有机莲藕50亩,培育了“草池稻香”有机稻米、“草池红粉”有机莲藕等农产品品牌,研发米茶、米酒、米糖等产品,亩均产值较传统种植增加5000元以上,绿色农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截至目前,安康市累计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4个,通过乡村旅游引领乡村多业态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